和泽连斯基访美谋求战斧导弹难改局势相关的信息还有普京:美若供乌战斧俄美关系将破裂、 泽连斯基表态“战后卸任”有何盘算、 泽连斯基称俄完全依赖中国?中方回应、 普京为何没用导弹摧毁泽连斯基办公室、 卢卡申科斥责泽连斯基:中国不欠你、 特朗普获球杆回赠泽连斯基白宫钥匙、 特朗普开导泽连斯基:可以边打边谈、 泽连斯基:领土问题只能和普京谈、 泽连斯基:当年不该放弃克里米亚、 马克龙18日将陪同泽连斯基赴美、 等。
最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特朗普和西方世界对巴以问题的关注,在很大程度削弱了乌克兰在国际媒体上的版面。对乌克兰这种外援型国家而言,流量意味着一切,所以关注的减少几乎可以与援助的减少划上等号。
这也是为何在加沙停火之后,泽连斯基就急忙跳出来开始蹭热点,呼吁特朗普赶紧趁着停火势头“救救乌克兰”,促使俄乌之间暂时停火。
更主要的原因是乌克兰最近的情况确实很糟糕。尤其是在俄罗斯军事生产能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从今年年中开始,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就成为常态。就连首都基辅也经常在晚上火光冲天,更不用说大小城市的频繁停电。基辅市长,同时也是泽连斯基最著名的批评者,更是直接建议民众今年冬天考虑不要待在城市,原因无他尔,基辅市政当局保证不了供电供暖。
这种情况在上个月开始出现了进一步恶化。一方面,乌克兰的防空武器被大量消耗,已经无法维持这种高强度的防控;虽然乌克兰官方宣布还有74%的拦截成功率,但民间的体感显然与这种拦截率有较大出入。另一方面,乌克兰的冬天即将到来,对身处高纬度地区的民众而言,没有供暖供电可不是什么小事,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当然,从本质上看,这是俄罗斯长期战略轰炸产生的必然结果。这种长期轰炸最终将导致乌克兰的重建能力无法弥补战略轰炸造成的损失,进而导致国防体系的迅速崩溃。
在无力改变这种结构性不利的情况下,泽连斯基充分发挥了演员的本能,或者说喜剧演员的本能。这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在俄乌战场上,泽连斯基通过乌克兰偶尔对俄罗斯石化设备的打击,形成一种俄乌互殴的假象,并可以对内宣称俄罗斯炼油能力已经受到严重打击,距离崩溃已经不远啦。言下之意不言而喻,那就是再苦一苦乌克兰人民,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在国内政治的层面上,他则对潜在的政治对手重拳出击。在拿反腐败机构开刀失败之后,他最近以敖德萨市长疑似持有俄罗斯护照为由宣布将其解职。通过对政治对手的打击,泽连斯基无疑想向外界告知,他才是乌克兰权力的真正掌控者。
问题是,泽连斯基深知,这种做法在维系内部凝聚力可能有一些作用,但对真正改变战场态势没什么用,所以战斧导弹就成为了乌克兰的新心头好。更准确的说,泽连斯基希望向美国购买大量战斧导弹,从而可以对俄罗斯境内的战争目标产生更强的破坏作用。
预计10月17日的访美行程中,如何说服特朗普同意出售战斧导弹就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也是为何特朗普今天会宣称泽连斯基将阐述进攻俄理由的原因,即泽连斯基如何向特朗普阐述利用美国的战斧导弹打击俄罗斯国内特定目标的合理性。
泽连斯基的理由并没有那么不容易揣测。他大概率会向特朗普表示,战斧导弹可以对俄罗斯境内的军事目标进行攻击,从而削弱俄罗斯对乌克兰持续不断的战略轰炸。当俄罗斯发现自己的战略轰炸达不到效果时,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坐下来进行和谈。
只不过,泽连斯基的逻辑在现实政治的重力中可能没有那么的简单,最主要的就是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假设美国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其一,陆基战斧导弹不仅仅是发射导弹那么简单,还需要相匹配的发射单元。就算欧洲老爷们可以花钱,一套的价格估摸也相当肉疼。但如果只买个几套发射单元,怕不是和乌克兰之前的行为艺术一样,除了好看,不能改变真正的战场局势。毕竟在战斧导弹之前,F16就承担了这种决战兵器的使命,在F16之前是主战坦克和装甲车。
其二,美国总共也只有4000多枚战斧导弹,在中美竞争的大格局上,转让的上限显然受制于美国的生产能力。就算欧洲人真得出大价钱买,美国人能卖多少还是个问题。
其三,即便买来了,美国肯定不会同意由乌克兰直接操控战斧导弹;毕竟特朗普也不像看到泽连斯基用战斧导弹扔到莫斯科,导致事情陷入不可控的升级。这必然意味需要美军进入到乌克兰境内进行军事活动。
所以战斧导弹本质上是一种公关噱头,它和之前乌克兰炒作的决战兵器一样,是不可能真正改变俄乌战场的根本局势的。它在最完美的条件下,也只能削弱俄罗斯一定程度的战略轰炸能力,而不能解决乌克兰前线步兵短缺的根本缺陷。
更何况,以特朗普的狡猾程度,是否愿意迅速向泽连斯基提供大量战斧导弹本身还是个问题。他必然会通过狮子大开口的方式要求欧洲人(泽连斯基自己肯定买不起)支付数倍的溢价。
而欧洲各国的财政情况显然谈不上很美妙。马克龙的总理上上下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毫不夸张的说,欧洲的建制派已经陷入一种结构性困境:不给乌克兰提供大量支援,乌克兰就没办法扭转军事失败,军事失败意味着欧洲建制派价值观的严重损害,促使右翼民粹派的壮大;而大力援助乌克兰则可能导致自己国内的财政危机变得更为严重,从而加速国内的反感,也导致大量民众投靠右翼民粹派。
简而言之,援助死,不援助亦死。马克龙和斯塔默分别以17%和15%的支持率名列西方主要国家倒数第一和第二并不是没有原因。
不过北约确实揣测对了一件事,那就是给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确实不会引发俄罗斯的极端反应。战斧导弹确实可以搭载核弹头,但俄罗斯对战斧导弹本身进行核回应的可能性并不高。它咄咄逼人的态度更多是一种外交姿态。
不过,这里要排除一个可能性。如果真的有极小概率让泽连斯基本人掌握了战斧导弹的发射权,而战斧导弹真得运气不错突破了莫斯科防空并砸到了某些重要场所,那么事情确实可能会向不可控方向升级。当然,特朗普这辈子都诺贝尔和平奖可能也就此泡汤了。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战斧导弹最终以某种方式在俄乌战场上姗姗来迟,成为新的决战兵器希望,然后再次让人失望。F16是这样,海马斯火箭炮也是如此。这些武器都无法根本上扭转战场的局势,它们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延缓乌克兰战场不利的时间。
乌克兰民众显然在这一问题上更为现实,这也是为何乌克兰这两年来光伏板是最热门生意的原因之一。政府靠不住,家家户户光伏板才是正解。这也是乌克兰最大的政治讽刺喜剧。乌克兰如何解决俄罗斯战略轰炸造成的能源危机?答案是靠家家户户自己购买中国的光伏发电板。
本财经资讯由崔放金融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崔放金融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