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放金融

媒体评女子买旗袍怀疑买到了寿衣

来源:红星评论 时间:2025-08-28 00:30 阅读

和媒体评女子买旗袍怀疑买到了寿衣相关的信息还有吴艳妮妈妈穿旗袍现场助阵、 “新疆妈妈”穿红色旗袍为女儿送考、 考生母亲手捧鲜花一袭旗袍开心送考、 祖孙3人遭邻居杀害 凶手曾购买寿衣、 沪上阿姨外包装旗袍图被质疑不雅、 等。

开放、包容、从容,应该成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而不是钻回封建迷信的窠臼,拍脑袋编排出一些禁忌,自我框束对美学的追求、对文化元素更自由全面的取用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自己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疑似买到了被当作旗袍售卖的寿衣,引发网友关注。该女子在视频中展示,自己的一件旗袍有8个扣子,面料不修身,且胸部的扣子是开扣。她认为这些特征与寿衣相符,怀疑自己买到了寿衣,把此事分享出来,提醒广大网友买衣服时注意辨别。

8个扣、不修身、胸前是活扣,就变成了寿服,听着多少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而依据来自在网上搜到的信息,便能断定是被商家“当作旗袍售卖的寿衣”?

其实类似话题此前就出现过,网上有所谓“扣子禁忌”,也有各种辟谣。据此前报道,有相关领域专家介绍,从中国服饰历代变革演进过程中,纽扣形制以及数量一直在变化,并未有证据显示固定为单数或双数。也有人晒出馆藏文物,发现单双扣都有,并无一定之规。

也正因为没有明确标准,如果以“网上搜索”为依据,那便是各种说法都有。比如有人说“四六不懂”“四六不成材”,所以不能穿双数扣子;有观点认为,寿衣扣子一般为单数,因为“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甚至应该不用扣子、缎子,因为“有扣住子孙、断子绝孙的谐音”——听着是不是也有点道理?

说白了,这些都是“伪民俗”,说不清楚来源,也没什么共识,至于相信与否和取信哪方,完全是任君选择。这也可能造成一种混乱,明明是简单的购物,却平添一些禁忌,制造无端争议。

这类新近创造、披着传统文化外衣、主要借助网上发帖而非权威典籍传播的伪民俗,近些年并不罕见。比如此前有人传2024年是“无春年”,不能结婚;“羊年生子不吉利”,说什么“十羊九不全”;还有人说端午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等等。

对于这样的伪民俗,解释、澄清、辟谣并不少,也早已被证明,无论是从科学还是传统角度,都没有依据。但制造这种禁忌,平白无故地庸人自扰,在互联网上却有一定流量——这是瞄准了人性中对未知的恐惧,巧妙编织说法、散播恐慌,自然吸引眼球,但却传递出了一种“杂音”,是对社会交流和经济活动的阻滞和干扰。

就像前述事件里,女子怀疑自己买到被当作旗袍售卖的寿衣,假设她就此维权的话,可以想象会陷入一种怎样难解难分的口水仗中。这种没来由的禁忌,如果较起真来,便容易衍生出矛盾。因为没什么依据,一些人会把部分行为当作是失礼、恶意,从而在日常沟通中增加了对立与紧张。

说回服装,扣子作为问题的出现,可能与近些年“新中式”服装的流行有关。“新中式”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体现了传统文化走进现代日常的努力。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对现代场景进行适配,让那些原本可能只存在于典籍或节庆中的符号,重新焕发生命力,在日常街头与生活中自然出现。

这应该成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开放、包容、从容,而不是钻回封建迷信的窠臼,拍脑袋编排出一些禁忌,自我框束对美学的追求、对文化元素更自由全面的取用,否则是对传统文化最大的曲解和不尊重。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网友看法

1、网友半个城里人:有些人为博流量无所不用其极。无中生有,拉踩对立,制造矛盾,抵毁政府,反智叛道是他们最常用的伎俩。

2、网友liu7777:旗袍由旗装也就是满服发展而来。满族的服饰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满族的历史不够悠久,不能成为传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