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阿里重返3万亿市值相关的信息还有习近平向圭亚那总统阿里致贺电、 阿里为何10亿押宝“高德点评”、 阿里巴巴涨超18%、 外卖大战下是阿里的蜜糖和美团的砒霜、 阿里系到苏超也变散装了、 离职高管谈阿里大公司病 马云回应、 马云否认回归阿里、 马云戴新工牌现身阿里云谷园区、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超6500亿元、 贝莱德中国投资版图:重仓阿里腾讯、 等。
9月17日,阿里巴巴港股高开2.74%,创下近四年新高,总市值重返3万亿港元大关。今年以来,其股价累计涨幅已接近100%。
从2022年10月55.7港元的低点算起,阿里巴巴股价已经反弹了超过180%。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正在上演一场惊人的逆转大戏。
数年低谷,一朝翻盘
阿里巴巴的股价走势勾勒出了一条深刻的“V型”曲线。2020年10月,阿里股价曾达到304.85港元的历史高峰,随后却开启了长达两年的下跌之路。
到2022年10月,股价跌至55.7港元的低点,最大跌幅近82%。当时,市场对阿里的态度几乎一致看空,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然而,从今年初开始,阿里股价却悄然开启反弹之路。从80港元左右起步,到今天158.3港元,实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
三大引擎,推动爆发
阿里巴巴此番股价爆发并非偶然,而是由三大关键因素推动。
首先是阿里自研AI芯片进入测试阶段,旨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这款芯片专注于推理任务,由国内代工并兼容主流架构。
据央视报道,阿里平头哥PPU采用HBM2e显存,容量多达96GB,多项配置规格超过英伟达A800、接近英伟达H20。阿里已在训练较小型AI模型时使用自身设计的芯片。
其次是业绩超预期。阿里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6%,阿里云收入增速创三年新高,AI相关投入累计已超千亿元。
第三是新推出的“高德扫街榜”首日活跃用户突破4000万,展现了强大的AI落地能力。这一创新产品通过AI算法将10亿级用户在高德地图的实际行为科学量化,呈现线下商家的真实受欢迎程度。
马云重出,亲自督战
在这场反击战的背后,有一个久违的身影重新走到了台前。据彭博社报道,马云亲身督导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及外卖业务,直接参与度是5年来最强。
现年61岁的马云,虽然在2019年卸任董事局主席,但被市场形容为阿里巴巴的“幕后军师”。面对新一轮的市场竞争,马云只好重出江湖。
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高层正努力让马云明白,集团曾经占据85%电商市场份额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在近期成功夺回部分市场份额后,马云坚信阿里巴巴的核心购物平台淘宝能够战胜京东和美团。
断臂求生,聚焦主业
阿里巴巴的逆转并非偶然,而是经历了痛苦的“断臂求生”过程。面对拼多多崛起和京东杀入外卖市场,阿里巴巴早前推出了最多500亿元人民币的“烧钱”行动。
阿里开始了深刻的自我革命。2023年9月,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接任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集团CEO,标志着阿里“张勇时代”的结束。
新管理层就任后,迅速确立了“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开始大刀阔斧地剥离公司非核心业务。
阿里对实体零售资产进行了全面退出。2025年1月,阿里宣布将持有的高鑫零售约78.7%股权出售给德弘资本,交易金额最高达131.38亿港元。
2024年12月,阿里又将银泰百货全部股权出售,交易金额约74亿元人民币。这两笔交易意味着阿里基本退出了曾重金投入的实体零售领域。
两线作战,外卖与AI
阿里巴巴目前的战略非常明确:聚焦电商和“AI+云”两大核心战场,在国内和国际两线作战。
在国内市场,阿里选择了以补贴换增长的策略。2025年7月,阿里启动了为期一年、总额500亿元的外卖专项补贴计划。
数据显示,补贴期间,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快速突破6000万单,甚至在高峰期单日订单量突破了1亿单。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约20%提升至2025年7月的约36%。
据高盛数据显示,截至7月,阿里巴巴在内地外卖市场的占有率为43%,落后于美团47%的份额。
在AI领域,阿里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CEO吴泳铭明确提出:阿里巴巴未来的战略就是全业务AI化。
国际布局,加速出海
除了在国内市场多线布局外,阿里还将出海确定为重要的战略方向。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成为集团中最亮眼的增长引擎,2025财年该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9%,达1323亿元。
旗下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首次向天猫商家全面开放东南亚本地化营运能力,多家品牌已确认加入“一键轻出海”计划。
加入该计划的商家可马上拥有一间与天猫一样的LazMall店铺,商品信息经AI翻译后同步上架。商家无需重新注册、无需组建本地团队,仅需供货至内地中转仓。
菜鸟网络也在全球加速布局,计划三年内将海外仓网络从100万平方米扩大至200万平方米以上,为公司的电商业务出海保驾护航。
未来挑战,仍存变数
尽管阿里巴巴目前股价表现亮眼,但未来的挑战依然不小。
巨额的投入已经开始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500亿元的外卖专项补贴计划,约占阿里巴巴2025财年净利润的30%,短期内将显著拖累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AI方面的投入也导致2025财年公司的资本开支同比增长45%,达到1280亿元,占营收比例从2023年的10.2%上升至13.6%,对阿里短期自由现金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管理层预计,2026财年集团的利润率可能会继续承压,但随着战略调整见效和市场份额回升,2027年起公司有望实现盈利水平的稳步回升。
阿里巴巴完成发行约32亿美元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计划将资金用于增强云基础设施能力及国际商业业务运营。
投资银行分析师认为,阿里云、AI芯片等业务处于市场热门赛道,加上业绩反转及多项创新业务落地,其股价后市仍有上涨空间。
转身背后,阿里已经剥离非核心业务、重构组织架构、聚焦电商和“AI+云”主航道。
阿里这艘巨轮正在调转船头,但前方水域依然复杂多变。
网友看法
1、网友幸运冰淇淋qN:电商就算了吧
2、网友加入你的人生:立即逮捕这个东西
本财经资讯由崔放金融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崔放金融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