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如何看待中国8月对美出口大降相关的信息还有中方驳斥美方称中国为俄提供经济支持、 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15家营收超万亿、 中国芯片企业陷入“被动跟跌”困境、 中方对美产相关模拟芯片发起调查、 武契奇:塞尔维亚人都热爱中国人、 王辰被免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 中国市场为何没跟上eSIM浪潮、 尼泊尔中国商人:不敢出门、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林景臻被查、 石平为何要再三挑衅中国的底线、 等。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在马德里拉开序幕。今天是第二天,六个小时的会谈,双方没有争吵,没有戏剧性的破裂,甚至没有对外释放任何实质性进展的信号。美财政部长贝森特匆匆离开会场,只留下一句“明天继续”。
本轮谈判的重点是如何走出关税“暂停期”,制定出一个比较稳定的贸易协议,但在会谈开启前,美方就率先挑起战火,迫使中国奋而反击。
环球网消息,美方在会谈前夕突然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而中方则在次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还要倒查3年。
美方的底牌:以压促谈,以拖待变
美国从谈判伊始就握紧“关税大棒”不放。特朗普政府反复强调对现行关税结构“感到满意”,其背后却另有乾坤:
其一,美国正试图将供应链从“中国依赖”转向“多极分散”。当前东南亚国家对美出口平均关税约为20%,而中国则在30%左右。
这10%的差距绝非随意设定,而是有意为之的政策工具,特朗普打的算盘是,把不能回流的产业就引导至东南亚,高端制造则通过出口管制与投资审查逼回本土。
其二,美方已将贸易谈判与安全议题深度捆绑。无论是这次在马德里会谈前制裁23家中企,还是限制芯片出口,美方操作始终延续着“经济问题安全化”的路径。
最关键的是,美方正以“持久战”思维应对中美博弈。他们不急于达成小协议,而是持续保持压力,以此来耗损中国的应对资源和战略耐心。
中方的反击策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对于特朗普“不讲武德”的行为,中方也不再手软,商务部连发两则通告,其中一条就是针对模拟芯片。
模拟芯片虽不如高端逻辑芯片(如CPU、GPU)那样引人注目,却是工业体系中的“毛细血管”。没有稳定的模拟芯片供应,许多制造业领域将陷入瘫痪。
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美国此类芯片对华出口量增长37%,价格却暴跌52%。这种“量增价跌”的模式,明显具有倾销特征,直接冲击了中国本土模拟芯片企业的生存空间。
于是中方直接出手,不同的是,此次调查是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发起,而非政府直接推动。这么做既符合WTO规则,又体现了产业界的自主诉求,让美方难以指责“政府干预”。
但芯片战只是表象,更深层的较量在于两国对未来科技主导权的争夺。
美国对华芯片限制正从“全面禁运”转向“精准脱钩”,在先进制程、AI芯片等关键领域保持封锁,在成熟制程、消费电子芯片等领域则维持贸易。这种策略既保护美国企业利益,又试图延缓中国技术升级。
中方反击则选择从“产业链薄弱环节”入手。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是美国半导体出口的重要组成,但并非不可替代。选择这些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既能让美国企业感到疼痛,又避免全面科技对抗。
同时,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形成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强化成熟制程、特色工艺、第三方向设备等领域,构建“去美国化”但不“去全球化”的产业链。虽然不能短期内突破高端封锁,但能确保大多数电子制造业正常运转。
其实,中方的这次反击不仅是对美方制裁的对等回应,更是在向美国传递一个信号: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在关键领域打破依赖,甚至反向施压,中美贸易战已经进入全新阶段。
8月对美出口暴跌,特朗普“大交易”梦碎?
特朗普一直希望与中国达成一项“大交易”,且非常急迫。但现实是:中国8月对美出口同比暴跌33.1%,自美进口也下降16%。这些数字背后,是两国供应链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分离。
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商正变得“遥不可及”,不是因为关税高,而是因为不确定性大,因为企业可以计算成本,但无法预测政策。
数百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订单,需要提前数月甚至一年规划生产、运输和结算。而特朗普2.0下的关税政策随时可能翻转,这让跨国供应链正在承受难以预估的风险。
所以,当特朗普声称可能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时,任何理性企业都会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
但数据也显示了中国经济的适应能力:对东盟出口增长22.7%,对欧盟增长10.8%,对日本增长7.0%。市场多元化正在加速推进,虽然这些市场无法完全替代美国的规模和购买力,但至少提供了战略缓冲空间。
其实中国对美出口暴跌的背后,还是以施压、制裁、孤立、遏制、封锁处理问题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和预期破坏。
特朗普把正常经贸与科技交流政治化,把一切问题都装入“国家安全”的口袋,既治不好“内病”,也会伤及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目前来看,中美经贸关系已进入“摩擦常态化”阶段。双方都不寻求彻底脱钩,但都在为可能的长时期对抗做准备。
短期内,最可能的结果是再次延长“特定企业”在美运营期限,中方适度扩大农产品和能源进口,美方则在个别非敏感芯片产品出口许可上有所松动。但这种交换仅限于技术性调整,无助于解决根本矛盾。
中长期看,中美或将形成“分层脱钩”格局:在某些特殊领域加速分离,在一般消费品领域维持有限合作,这种“竞合并存”状态将成为新常态。
中美之间的这场博弈,最终决定胜负的,不是谁更能施压,而是谁更能创新,不是谁更会封锁,而是谁更开放,不是谁更强势,而是谁更能赢得伙伴的信任。
网友看法
1、网友勇者永远在路上:乐观一点5年,悲观也就10年,形势就明朗了。
2、网友真诚清风nHRlk:[赞]
本财经资讯由崔放金融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崔放金融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