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疫情下的北京医院现场相关的信息还有李嘉诚为何七折抛售北京一豪宅项目、 最早预测北京大风的博主是大二学生、 专家辟谣太行山替北京挡住大风、 因极端大风北京今日部分列车停运、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抵达北京、 北京大风橙警 师生周末非必要不外出、 北京近期5级以上地震可能性很小、 库克现身北京和杨天真一起爬景山、 北京密云出现“树挂”美景、 北京春雪飘飞、 等。
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
阳性病人越来越多
疫情之下
医院是如何运转的?
药房的告示
北京市海淀医院
位于中关村核心区域
这家综合性三级医院
在2003年“非典”
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都曾是北京市的定点收治医院
然而这次与过往大不相同
为保障患者能顺利就诊
很多医护人员带病上岗
她们强忍“刀片嗓”的感觉为患者拿药
又因佩戴着N95口罩
担心患者听不见医嘱
便在药房门口贴上了这么一则告示……
发热门诊的故事
随着“阳群”不断扩大
发热门诊作为诊疗最前哨
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海淀医院的医护人员说
自正面迎战“奥密克戎”后
前来就诊拿药的都是轻症病人
且年轻人占比达90%
但最近几天
前来发热门诊就诊的老年人开始增多
相较年轻人
高龄、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则可能面临更多健康风险
海淀医院的新一轮挑战也随之而来
急诊室的故事
12月3日
海淀医院的急诊患者中
开始出现阳性感染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
阳性感染者不断增加
需要留院治疗和观察的患者
也相应在增加
同时
急诊科的许多医护人员也“阳了”
这种情况下
急诊科如何运转?
调配和重组医疗资源
如何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最快最好救治?
海淀医院不断调配和重组
现有的医疗资源
合并病区、增加床位
扩容重症监护病房
其他科室一同配合
对重症患者进行疏解、接收、救治
北京多家医院急诊高位运行
- 北京天坛医院
- 增加重症医疗储备
随着疫情进展,近期该院发热门诊日就诊量显著回落,由高峰期的500人下降为250人,急诊仍处高峰。
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徐玢介绍,目前,急诊日流水相比往年同期增加了1/4,其中由于胸痛、心脏问题等前来就诊的数量和平常差不多,新增了许多由于新冠肺部感染就医的患者,急诊抢救室接收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量也更大。
据了解,患者在急诊就诊时,医务人员会先根据生命体征、主诉等情况进行四级分级,譬如血氧低于80%为一级,低于90%为二级。为了应对重症患者增加的现状,该院在原有ICU的基础上挖掘各病区潜力,在病房内设置可随时转换为重症监护的床位,目前,该院可救治重症患者的床位已较之前增加一倍;增配了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并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加强重症的诊治能力。此外,无论是发热门诊还是急诊接诊的各种疾病的重症患者,均由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北京天坛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晓岩介绍,为缓解急诊和发热门诊压力,医院统一调配各科室病床资源,要求对急诊患者实现“应收尽收”,同时,针对急诊患者神经系统疾病和内科疾病较多的特点,医院打破大内科和神经病学中心的学科建制,统一调配资源,最大限度将符合条件的急诊患者收进病房。
此外,针对卒中、孕产妇等特殊人群,该院设置绿色通道畅通。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
- 急诊高位运行
23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相比此前发热门诊外排成长龙,近期热度已经下降不少。
宣武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田耕介绍,平日,发热门诊日接诊量为三五十人次,疫情政策调整后迅速迎来高峰,一度达到350人次,之后逐渐回落,目前在200人次左右。
相比之下,现阶段收治的重症病人有所增加。一方面,最近发现更多肺部病变患者;另一方面,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增多。由于免疫衰老,老人感染后康复得更慢,如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并发症。
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患者及时收治入院。该院目前开放了呼吸科普通病房、急诊普通病房、综合科病房准备收治重症新冠患者。由于短期内需求较大,在收治方面仍有压力。
23日下午,宣武医院急诊科刚刚新增了急诊二病区,用于应对激增的就诊人群。
急诊科副主任贺明轶介绍,“新十条”之后,急诊日接诊量持续3周高位运行,日接诊量在五六百人次。往年冬季,该院都有2-3个月的急诊高峰期,数量与目前类似,但今年重症危重症有所增加,在急诊分级中,一二级比例偏高,其中以老年人为主,常见于八九十岁。
在发生病毒性肺炎的患者中,单纯因新冠引发肺炎的比例不高,部分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或基础病恶化。
该院对急诊的重症收治能力进行了扩容。有二十多张普通床位变为亚重症床位,收治重症病人;设置病例台账,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掌握,逐步放开更多的病区,重点收治老年、危重患者。
- 北京120调度系统安全升级后运行稳定
北京急救中心表示,近段时间以来,120急救呼叫高位运行,120指挥调度和全市院前急救承受极大压力。为更好地应对当前院前急救工作形势,北京急救中心通过120指挥调度扩容、院前急救队伍人员补充和以区级统筹抓转运大急救格局等措施,强化急救资源统筹,提升急救运行效率。
目前120调度系统安全升级后运行稳定,日接听急救电话数量最高可达9万个,受理派单4万件。
声明: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社(ID:CNS1952)、央视网、央视新闻、新京报,在此致谢!
网友看法
1、网友红柳:现在全国人民都当了医生,人人都在家里自己给自己看病。
2、网友大气柳叶o7:当下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带病工作,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
3、网友灵敏清风A5:天坛医院的分级诊疗还是非常规范科学的,但在一些基本服务上还不够,16日家人突然中风,进院后到处找不到轮椅,急得够呛,只能背着病人进行各项检查
4、网友迈克亭哥:北京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地方,更何况农村呢!
5、网友Mairy519:专家不出来说几句吗?不是说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吗?
6、网友就事论事88:阳了不可怕,放平心态,非必要不去医院,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必须的病人。
7、网友故国明月3:北京医院配置应该是全国第一!其他边远地区,疫情该怎么搞?
8、网友泥巴糊糊2018:北京高峰都已经过来,医院应该不忙了
9、网友招英华:为这次疫情的全国医务工作者点赞吧,心里装着病人,轻病不下火线,辛苦了了!祝各位身体健康!
10、网友勇往直前的船帆gm:我们盖的那些方仓医院呢,为什么不开放收治病人呢
11、网友这个世道变化快:往年冬季,该院都有2-3个月的急诊高峰期,数量与目前类似,但今年重症危重症有所增加,在急诊分级中,一二级比例偏高,其中以老年人为主,常见于八九十岁。
12、网友生命底色是善良:疫情高发,白衣天使辛苦了。
13、网友云想衣裳花想容2014:我的医护朋友们都是带病上班,我在家休息了半个月感觉恢复8成,医护人员很不易,致敬坚守在一线工作的每一位朋友
14、网友真心真情就好:疫情过后,给全体参战医务工作者发补贴!
15、网友广州王律师说法:不严重就不要去医院,对人对已都好!!
16、网友坦荡的菠萝N8:为什么前面医护感染少?现在这么多???防护服漏气了?还是院长不願供给???
17、网友东西兄妹:今天,上午不到11老母亲在家人的陪伴下在海淀医院排队等待,到现在还在医院等候,愁死人了!
18、网友坦荡的溪流Yg:大多数医护人员都带病上岗,因为病人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就那么多,都躺到了谁照顾病人啊?心疼大白啊
19、网友木子花开518:医护人员累惨了,自己羊了没好利索还得上班,还是那种忙死的节奏
20、网友俊俏菠萝Zg:这三年,疫情频发、变异,确实最受累的要属医护人员,在此我们感谢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祝你们平安、健康!为你们点赞了[祈祷][赞][赞]
本财经资讯由崔放金融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崔放金融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