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放金融

普京“向东看”将改变世界格局吗

来源:薛小荣 时间:2025-09-01 07:48 阅读

和普京“向东看”将改变世界格局吗相关的信息还有媒体:樊振东将改变德国联赛竞争格局、 德亲俄政党崛起 欧洲格局要变了吗、 特朗普2.0时代的能源格局如何演变、 业内:短线A股市场仍将呈现强势格局、 金价飙涨正重塑黄金消费投资格局、 专家:沙伊和解已改变地缘格局、 专家:国际战略格局或面临两大拐点、 媒体人:刀郎用格局打开新局、 国足18强赛身处大乱战的格局、 国家发改委:构建新发展格局、 等。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特朗普怒斥欧洲“两面三刀”之际,乌克兰战场突然逆转!俄军无人艇奇袭得手,普京突然带着三位副总理、十几位部长飞抵中国,一口气要办三件大事,真能撬动俄乌僵局?

阿拉斯加峰会结束整整两周,俄乌战场没有迎来期待中的和平,反而炮火愈演愈烈,而谈判桌上几乎一无所获,俄乌双方在战场上都无力给予对方致命一击,而在谈判桌前又谁都不愿先退半步。

这样的僵局已经让特朗普感到厌烦,他在内阁会议上大发雷霆,表示“每个人都在装腔作势,都在胡说八道。”这番话看似针对所有人,但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的火气主要集中在欧洲人身上。

特朗普核心圈子的官员们私下抱怨:一些欧洲领导人表面支持美国促和努力,背地里却在拆台。他们鼓动乌克兰坚持“不切实际的领土要求”,实际上破坏了阿拉斯加峰会以来艰难的幕后进展。

说到底,特朗普的不耐烦和欧洲的背后捅刀都是因为美欧利益的不一致和互相的不信任。

欧洲尤其是德法等国,对“美俄私下交易”充满警惕,他们担心特朗普为换取俄方让步,可能牺牲欧洲安全利益,比如默认俄在乌东的势力范围,而特朗普也的确有这样的想法和打算。

所以,欧洲选择“拖字诀”,一边公开支持美国调停,一边私下给乌克兰打气“要坚持争取更好条件”,这样既可以不让冲突升级为北约直接参战,也不让普京轻易获得谈判胜利。

这也导致现在俄乌局势出现了一个怪异局面,战场上炮火连天,外交上却各说各话。

据俄军总参谋长汇报,俄军已在整条1000公里战线上发动“不间断攻势”,掌握“战略主动权”。他透露,自3月以来,俄方已控制超过3500平方公里领土和149个定居点,最近甚至突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这是俄军进入的乌克兰第八个州。

同时俄军对乌境内的空袭也从未停止,8月30日夜间的战况格外惨烈。乌方称,俄军发射了近540架无人机和45枚导弹,袭击了14个地区。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一栋住宅楼被完全摧毁,购物中心受损,这是该地区连续第二晚遭袭。

而在此前一天,俄军使用高速无人攻击艇,成功击沉乌海军“辛菲罗波尔”号侦察舰,在过去一年,乌军无人艇曾多次重创俄黑海舰队,如今俄军也算是以牙还牙了。

有意思的一个点是,袭击发生前美军P-8A巡逻机正好在同一区域执行任务,却未能发现俄军无人艇的动向,到底是真的没发现,还是发现了不通知乌克兰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乌克兰也还以颜色。乌军无人机夜间袭击了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和塞兹兰的两座炼油厂,引发多次爆炸和火灾。这两个关键能源设施年产量合计超过1000万吨成品油,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

虽然都说普京掌握了俄乌局势的主动权,但这种优势并不绝对,欧洲和乌克兰的接连出招已经让普京陷入僵局,军事上无法速胜,谈判上无法逼降,经济上无法持久。

普京原本是想通过军事压力逼迫乌克兰屈服,又希望西方解除制裁。但战场上的“缓慢推进”并未完全转化为谈判优势。泽连斯基反而因欧洲暗中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更加强硬。

普京原以为能源威胁和核威慑能分化西方,但欧洲的韧性远超预期,即使承受能源涨价之苦,仍不愿对俄妥协。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普京未能实现最初目标:阻止北约东扩。相反,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美国虽然不同意乌克兰进入北约,但松口让欧洲派兵到乌,这对俄罗斯来说就是乌克兰间接入约,俄国内的主战派已经对此明确表示反对,所以说,俄方手里所谓的“主动权”,仅体现在前线的缓慢推进,而非局面的根本扭转。

正是在此背景下,普京的专机降落在北京。

这次他带来的不仅是外交团队,更是一支能当场拍板的实权阵容: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以及多位能源与军工企业高管,如此豪华的阵容就为干三件事:上合峰会定调、多边会晤织网、九三阅兵亮立场。

第一件事是上合峰会定调。西方制裁三年多来,俄罗斯经济挺住了,但外交空间持续受压。所以这次的上合峰会对普京而言,不只是开会,更是要给俄罗斯重新打造一个“战略大后方”。

一方面俄罗斯需要将能源出口从“欧洲中心”转向“亚洲网络”,但这不是简单找买家。中国、印度、土耳其的采购策略各异,俄罗斯必须用更灵活机制绑定这些国家。

普京带三位副总理和十多位部长来访,目标很明确,要把临时性能源采购变成长期结构性合作。比如用人民币/卢比结算体系、共建远东炼化设施、中亚油气管道扩容等。这些项目若能落地,俄罗斯就能把能源武器从“短期反击工具”升级为“长期地缘杠杆”。

另一件事是安全。俄乌开打之后,俄罗斯特别担心北约从中亚和高加索背后“捅刀”。所以普京这次来,一边要和中国协调稳住中亚,一边也想借上合这个台子,和伊朗、土耳其聊聊叙利亚、黑海运粮这些事。

说白了,俄罗斯真正想要的,不是一个光喊口号的朋友圈,而是一套实打实的“去西方化”体系——贸易用非美元结算,能源有稳定出路,情报能互相通气。它不公开说对抗,却默默织了一张保险网。

这步棋,不只关乎俄罗斯能不能扛住制裁,更将影响整个欧亚大陆的力量格局。

第二件事,是通过双边会晤织一张对冲西方的网。普京此次会见名单包含莫迪、埃尔多安、佩泽希齐扬,还有可能见面的金正恩。

普京会见这几国领导人的重点都不同,见莫迪谈的是石油。美国多次施压印度减少购买俄油,但印度反而加大采购,并用卢比-卢布机制结算。现在俄罗斯手上积累大量卢比,急需在印度投资或购买商品。

所以普京与莫迪会谈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解决这笔“被困资金”。若能让印度开放医药、军工、科技产品出口,俄罗斯就能缓解制裁压力。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少数能同时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又拒绝谴责俄罗斯的国家,或许会成为未来调停的支点。

见埃尔多安更多是谈黑海粮道、谈叙利亚、谈北约东扩,土耳其卡着黑海咽喉,俄罗斯握着乌克兰粮食出口命脉,两人在北京聊一聊,武器怎么流、粮食怎么运,可能就又默契上了。

而与伊朗总统的对话,则必然绕不开伊核协议僵局与里海—高加索安全走廊的构建。

值得留意的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也有可能加入,虽尚未官宣,但半岛局势近期持续升温,中俄朝三方任何形式的接触,都将向西方释放强烈信号。

第三件事是参加九三阅兵,普京强调中俄共享“反法西斯历史叙事”,共同反对“单边霸权”,当普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就是在告诉全球两国在历史解读、主权观念、安全诉求上高度同频。

那普京三招出手,俄乌僵局真要变天了?

短期看,战场节奏未必一夜翻转,但俄罗斯已经借外交突围,悄悄喘过一口气。毕竟在外交、经济和战略层面的连锁反应依然不容小觑。

当俄罗斯能够通过非西方渠道获得资源、技术和市场,西方制裁的效果将逐渐衰减,当更多国家选择不在美俄之间选边站队,美西方孤立俄罗斯的战略将面临挑战,当乌克兰意识到战争持久化可能导致西方联盟内部分歧加剧,谈判立场也可能调整。

俄罗斯“向东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高瞻远瞩。能源出口转向亚洲、去美元化结算、依托上合组织保障安全,哪怕俄乌冲突结束,俄罗斯也绝不会退回“亲欧老路”。这会永久改变欧洲安全格局!甚至可能逼法德等国重新觉醒“战略自主”。

普京的北京之行,绝不只是简单访问,这是俄在军事、外交、经济三条战线上的协同反围剿!而中国,作为关键支点,既提供平台,也掌握平衡。

而这场堪称改变世界格局的大戏,才刚刚开始。

网友看法

1、网友别来无恙1t1u:可以不来

2、网友分秒必争西柚GA:分析到位。[赞][赞][赞]

3、网友蓝鲸灵17:美国最不愿意看到了,多级世界可期待,美国一国超大破产。

4、网友用户大湾区:向东看[赞]

5、网友执着的葡萄VB:普京顶天立地英雄好汉![赞][赞][赞][赞]

6、网友好学富足雪碧0J:欢迎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