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特朗普对14国加征关税:日韩25%相关的信息还有中方回应美称要对金砖国家加10%关税、 美国会否进一步降低对华关税、 记者:北约东扩在日韩碰钉子、 特朗普关税政策被暂时恢复、 特朗普关税90天暂缓期要黄了吗、 大V:中美关税战再次迎来“大反转”、 特朗普威胁征50%关税 欧盟有何反应、 特朗普建议6月起对欧盟征50%关税、 特朗普威胁对苹果征收25%关税、 博主:美为何又将100%关税摆上桌面、 等。
当地时间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信函给日韩及南非等14国威胁征税,随后,他又签署行政令,延长“对等关税”暂缓期至8月1日。
3个月来,美国就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与多个贸易对象进行谈判,但进度显著不及美方预期。目前仅与英国、越南达成贸易协议,但协议细节仍待敲定,与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的谈判进展艰难。
特朗普公开致信14国威胁征税
当地时间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将从8月1日起对来自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
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突尼斯:25%
波黑、南非:30%
印度尼西亚:32%
孟加拉国、塞尔维亚:35%
柬埔寨、泰国:36%
老挝、缅甸:40%
- 特朗普:若提高对美关税,将追加同等幅度
特朗普当天在自己创立的“真实社交”网站上发布他写给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韩国总统李在明的信,表示新关税将不包括其他行业关税。在这两封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写道:“请理解,25%这一数字远远低于消除我们与贵国之间贸易逆差所需的水平。”
特朗普警告称,如果日韩两国以提高关税作为回应,美国也将在25%的基础上再提高同等额度的关税。
特朗普写道:“如你所知,如果日本(韩国)或贵国境内的企业决定在美国境内建造或生产产品,我们将不会征收关税,事实上,我们将尽一切可能快速、专业、常规地予以批准——换句话说,只需几周时间。”
特朗普表示,贸易逆差已对美国经济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必须作出改变。此项关税将独立于各类行业性关税。此外,任何试图通过第三国转运来规避该关税的做法,也将被征以更高的关税。特朗普称,选择在美国境内建厂或生产产品的公司无需缴纳此项关税。若这些国家决定提高对美关税,则美国将在现有税率基础上追加同等幅度关税。
- “对等关税”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
当地时间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延长所谓“对等关税”暂缓期,将实施时间从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
- 延长最后期限 美官员频频施压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包括财政部长贝森特等在内的美方高官频繁表态,一方面施压贸易对象加快谈判步伐,另一方面暗示未能如期达成协议的国家可选择延长谈判截止期限。
贝森特6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将向贸易对象发送信函,告知美方计划征收的关税税率。对于在8月1日之前未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关税税率将恢复到4月宣布的“对等关税”水平。
贝森特当时拒绝向媒体证实8月1日是否为最新截止日期,称“如果你想加快速度,那就行动吧”。
关税谈判进度显著不及预期
- 南非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7日表示,南非将继续通过外交渠道推动与美国建立更加平衡、互惠的贸易关系。南非注意到美国政府承诺,30%的关税税率将根据双方谈判结果进行调整。
- 欧盟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表示,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准备好与美国达成一项原则性协议”。但若谈判失败,欧盟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以保护欧洲经济。
- 日本
日本与美国已进行多轮谈判,但仍未取得突破。日本首相石破茂6日表示,日本已为所有可能的关税情况做好准备,将“坚定立场”,捍卫自身利益。
- 韩国
韩国总统李在明3日表示,与美国的谈判看起来非常困难,双方都不是十分确定“想要什么”。他说,无法确定能否在7月8日前完成谈判。
李在明同时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与美国达成协议,并尽最大努力在谈判中取得以韩国国家利益为中心、务实共赢的结果。
- 印度
印度方面宣布,已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计划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以回应美方对从印度进口的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的措施。
- 越南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日前表示,建议美方尽快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并取消美对越部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
美媒:高关税将由美国消费者埋单
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去年美国总共从特朗普发出信函的其中7个国家进口了3510亿美元的商品。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第六和第七大贸易伙伴,去年共向美国出口了价值2800亿美元的商品。
美国媒体分析,提高商品关税会导致美国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美国从韩国和日本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汽车、汽车零部件、半导体、药品和机械。特朗普政府已经对其中许多商品征收或威胁征收行业特定关税。
一些国家则是某些特定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例如,南非将面临30%的关税,而去年美国进口的铂金约有一半来自南非。
去年马来西亚是美国进口半导体的第二大来源国,美国从马来西亚购买了价值180亿美元的半导体。
美联社报道说,这些信件不是特朗普就关税问题发表的最终决定,只是这场关税闹剧的又一集,导致全球担忧经济增长放缓。报道说,关税使美国和其他国家更容易陷入衰退。但特朗普却坚信,关税会恢复美国国内制造业并能为他的“大而美”减税法案提供资金。
道指应声收跌400点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7日向多国发出信函,表示将对进口商品征收新的关税后,美国股市当日收盘下跌。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盘下跌422.17点,跌幅0.94%,标准普尔500指数收跌0.7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0.92%。
目前,市场担忧正在加剧。投资者担心,若贸易战再次升温,今年早些时候金融市场暴跌的混乱局面可能重现。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赵新宇
主编丨崔翀
编辑丨陈昱帆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陈昱帆
网友看法
1、网友我为你骄傲123:先辈未曾低头,吾辈岂能折腰,大家团结一致对外,正义必胜![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
2、网友@街灯笔迹:新中国 第一代人,打了三辈人的仗,立国! 第二代人,吃了三辈人的苦,强国! 第三代人,加了三辈人的班,富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先辈们不跪,我辈亦不跪![加油][加油][加油]
3、网友运筹帷幄船帆o28:美国信奉丛林法则,以强欺弱,如果世界各国齐心合力,揭旗反对强权,反对霸道,美国的阳谋阴谋都无法得逞,凡对美国举手投降的国家,以后的路更难走,逆来忍受,必结苦果。
4、网友云淡风轻LMG:他要制裁的国家有三个显著特点: 1、绝大多数都是亚洲国家; 2、绝大多数都是与中国十分友好的国家; 3、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 特朗到底要干啥?
5、网友老王大哥:美国的关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国家还不能认清美国的霸权野心!任人宰割永远翻不了身!只有奋起反制才能获得自由!
6、网友沉着云朵w:[星星眼]新中国:笫一代人,打了三辈人的仗,立国!第二代人,吃了三辈人的苦,强国!第三代人,加了三辈人的班!先辈未曾低下头,我辈岂能弯下腰!坚决支持国家的一切决定,为中国喝采!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7、网友聪颖的飞哥传说:极限施压,就跟开始跟我们玩的套路一样!我们能顶得住其它国家可能就难了!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霸权主义,这世界其他国家只能联合起来才能应对!!!
8、网友豫章人:哈哈哈,最终看老美如何自圆其说。大的经济体欧盟延期了,中国基本达成了,因为我们用稀土卡脖子了,让美帝的许多企业难受,甚至面临停产。当然影响最大的军工复合体,我们的管制措施日趋完善,让老美钻空子很难。
9、网友半坡音乐:到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统一对美国加税的时候了。可惜的是世界不团结。
10、网友极客开心的简约:特朗普想重振制造业,以关税优惠吸引它国企业家赴美投资建厂,看似诱人,实则诱饵,一旦去了,任由宰割。
11、网友衶不知鬼不觉:美国政府现在就是外强中干的状态,分差别调关税就是有意造成不平等,然后小国互相拱火美国好渔翁得利。第二个目的就是吸引世界工厂流向美国达到制造业回流。 用毛主席的思想武装全世界,号召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不与美国做买卖两三年,纸老虎必败!
12、网友友林ABC:特朗普用变来变去的关税壁垒,就是搅乱各国的生产链条,用破坏各国经济的手段维持美元霸权,防止美元债务危机崩盘,延缓美国衰落。
13、网友开朗星球Zh:美国不敢7月9日实施加税,一旦实施他就没有退路,面子挂不住,只得延长,8月1日大家都不买他的帐他还得延长,特郎普就这招,到时面子里子都没有了
14、网友春192929816:通过信函方式,来个各个击破。这是美挑起关税战,欲速而不达的新战术。为应对这一战术变化,各国应形成统一战线,从而破坏,瓦解这一战术。办法是效仿“印太安全战略对话四方会谈机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5、网友沉着星球yB:世界不是美国的,只要全世界各国团结起来美国在世界面前也必将走向一败涂地。
16、网友高贵香香锦鲤:[皱眉]美国信奉丛林法则,以强欺弱,如果世界各国齐心合力,揭旗反对强权,反对霸道,美国的阳谋阴谋都无法得逞,凡对美国举手投降的国家,以后的路更难走,逆来忍受,必结苦果。[皱眉][皱眉]
17、网友林中品茶的静谧者:为什么世界上不团结起来,成立一种“世界货币”代替美元,然后各国货币与“世界币”结算,彻底抛弃美元,美国的关税政策不就破产了吗?
18、网友能不不二:你说美国这招儿,会不会让很多企业跑去美国建厂,然后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就真的搞起来了呢?
19、网友江山得:再延迟说明美国是没有底线的。说明美国也没有底气的。如果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致不把东西卖给美国,那美国不出一个星期就会大乱。[作揖][笑哭][赞]
20、网友脚夫的爱:美国以一己之力施压全球各国,还从容不迫,可见美式霸权功力深厚,挑战者要格外小心。历史证明在目前阶段,只有中国这样的大体量,加之中式太极的处事方式,才能应对得了。
本财经资讯由崔放金融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崔放金融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