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放金融

巴基斯坦为什么选择了中国的歼-10C

来源:文化纵横 时间:2025-05-12 11:30 阅读

和巴基斯坦为什么选择了中国的歼-10C相关的信息还有美西海岸港口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 专家:印度打不起 巴基斯坦不想打、 专家:菲总统马科斯打中国牌失民心、 媒体人:美国没资格给中国提条件、 中国男子4X400米接力破全国纪录、 中国台协声明赵心童参加世锦赛合规、 艺人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绝不容忍、 巴基斯坦公布空战录音影响几何、 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反击为何如此猛烈、 巴基斯坦关闭全部领空、 等。

2024+2025双年、2025+电子刊,组合下单更优惠投稿邮箱:wenhuazongheng@gmail.com《文化纵横》邮发代号:80-942万字长文:歼-10C✪ 十七进制(量子学派)(篇幅所限,本文有所删节)▍歼-10C在世界战斗机中的定位和排名

歼-10C作为一种第四代半战斗机,其性能和定位经常被拿来与欧美俄的同级战机相比较。在全球战斗机谱系中,歼-10C大体相当于美国F-16 Block70/72(即F-16V型)、法国“阵风”、欧洲“台风”EF2000、俄罗斯苏-35S,以及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 Block III等机型。

下面我们分别将歼-10C与这些代表性战斗机进行对比,分析它在世界同代战机中的技术水平和战术定位。

与F-16V的比较:

美国F-16“战隼”可以说是歼-10的“假想敌”和参照对象之一。歼-10的设计初衷就有标杆F-16之意,而最新的F-16V(Block70/72)通过升级AESA雷达和航电,也被视为第四代战机的标杆。

二者都是单发中型多用途战机,机体尺寸和气动布局也有相似之处(歼-10C比F-16稍大,采用鸭翼而F-16为常规布局)。

在航电方面,F-16V配备了AN/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和多目标能力与歼-10C所配雷达属于同级别。F-16V也加装了新的驾驶舱显示系统和头盔瞄准具,使态势感知和格斗能力与歼-10C比肩。武器上,F-16V主要使用美制AIM-120C7/D中距导弹(射程约100公里/160公里)和AIM-9X格斗导弹(射程20+公里),性能上略逊于PL-15/PL-10的组合或大致相当。

因此在纸面数据上,歼-10C与F-16V可谓伯仲之间。不过二者也各有优势领域:歼-10C的PL-15导弹射程更远,给其BVR作战带来潜在优势;而F-16V的发动机推力和载油可能稍大,续航能力稍胜。值得注意的是,成本上歼-10C明显更低廉。

前文已述,F-16V新造机型单价往往在7000万美元以上,而歼-10C约4000-5000万美元。伊朗军方人士就曾评价,歼-10C的性能可与F-16比肩甚至更优,但价格却只是后者的一半。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歼-10C常被视为“平价版的F-16替代方案”。

总体来说,歼-10C在与F-16V的对比中并不落下风,甚至在武器射程等关键指标上略占优;其弱项可能仅在于美制F-16经过几十年实战验证而歼-10C实战经验尚少。但随着歼-10C在巴基斯坦等国投入服役,这一点差距也将逐步弥合。

与法国“阵风”的比较:

法国“阵风”战斗机是双发中型多用途战机的代表,与歼-10C在年代和定位上都有可比之处。阵风比歼-10C稍大且采用双发,具备更长的航程和更大的武器载荷(最大挂载约9.5吨,对比歼-10C的5.6吨)。阵风的航电系统非常先进,配备RBE2有源相控阵雷达、SPECTRA综合电子战系统,在态势感知和电子对抗方面享有盛誉。其机动性能也非常优秀,号称在中低空格斗时可以轻松维持9G机动。相比之下,歼-10C在电子战精细化和多传感融合上可能略逊于阵风的成熟度。

但歼-10C也有自身优势:首先其PL-15远程导弹射程可能超过阵风所用流星导弹(Meteor)的100~150公里级射程;其次歼-10C的推重比和翼载接近阵风,在无外挂格斗状态下敏捷性不相上下;最后在成本上,阵风极为昂贵,而歼-10C经济实惠。在印度对阵风的采购案中,每架阵风全套成本高达2亿美元以上。反观巴基斯坦采购歼-10C,甚至以不到1亿美元的单价获得了阵风相似的作战能力(虽然欠缺隐身和某些尖端航电)。

从实战记录看,阵风已经在中东等地多次出战,证明了其可靠性和多面手能力;而歼-10C尚未有真实战绩。但若两者在假想对抗中交锋,歼-10C未必会处于下风。尤其在超视距阶段,歼-10C完全有能力先敌发射PL-15压制阵风。在近距格斗中,两者机动和格斗弹性能接近,胜负可能取决于飞行员水平和态势感知。这两款战机的比较可以总结为:

阵风更侧重于多用途和强电子战能力,以及双发带来的持续作战和生存力;歼-10C则以更低成本实现了主要空战性能指标的对标,在局部性能(如导弹射程)上还有所超越。因此,歼-10C在定位上可看作是阵风这种西方先进战机的“轻量化平价版”,在不追求隐身的前提下满足了现代空战的大部分要求。

与欧洲“台风”的比较:

欧洲台风战斗机是典型的双发制空战斗机,被视为第四代半战机中的翘楚之一。

歼-10C与台风在设计理念上略有不同——台风强调高速、高空制空和超视距作战,歼-10C则是多用途均衡发展。

但在许多具体参数上,两者有颇多可比之处。台风采用双发(两台EJ200发动机总推力约18吨),最大起飞重量约23~24吨,有13个外挂点,号称可实施超音速巡航。歼-10C单发,推力13吨左右,最大起飞重量19吨出头,外挂点11个,不具备常规超巡能力。就航程和持续作战来说,台风凭借双发和更大内油,在续航力上占优。

在雷达电子方面,目前最新批次台风也加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单元约1500个,比歼-10C的约1450个稍多,探测性能略胜一筹。双方所配远程空空导弹分别是欧洲流星和中国PL-15E,外销版射程都在约150公里上下。因此在超视距空战性能上,两者可以说不相伯仲,台风的传感器略好,歼-10C的导弹略远,实际效果要看交战态势。机动性方面,台风的气动设计和推重使其机动性能极佳,尤其在高空性能上优于歼-10C;

歼-10C则在中低空敏捷性上不逊。总体评价,台风在续航、全向多用途作战、机动能力、制空持久战上强于歼-10C,但差距并不悬殊,尤其是在空优格斗能力上二者基本相近。

需要指出的是,歼-10C在一些技术上甚至后来居上:台风早期并未集成头盔瞄准和红外前视系统,后来才升级,而歼-10C一开始就有完善的头盔瞄准和IRST;台风没有内置电子战吊舱但具备较强的综合电子战套件,歼-10C虽电子战能力稍弱但可以通过外挂增补。两者对比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双发重型”与“单发中型”的差异。如果撇开成本因素,台风总体作战效能略高于歼-10C。但考虑到价格和出口限制,歼-10C的性价比明显更优。

有媒体指出,一架台风的价格可以买接近两架歼-10C。而且购买歼-10C不受美西方政治限制,像埃及这样的国家就青睐歼-10C以避免采购台风可能遇到的武器受限问题。

因此,从排名角度看,歼-10C大致可排在与“阵风”和“台风”相近的档次——略逊于这两款西方顶尖双发战机,但已经属于世界先进战机行列,远远超过一般第三代战机水平。

与俄罗斯苏-35的比较:

苏-35“超级侧卫”是俄制第四代++重型战斗机,也是解放军空军曾引进过的机型。

将歼-10C与苏-35对比,实质是轻型新锐与重型传统的对决。苏-35的优势在于其平台大、航程远、动力强、机动性突出。

它空重接近19吨,最大起飞重量可达34吨以上,载油和载弹都非常可观(据称最大外挂可达8吨左右)。双发AL-41F1S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4.5吨,两台合计近29吨推力,使苏-35拥有极高的推重比,可轻松超音速巡航和做出眼镜蛇机动等过失速动作。此外苏-35配备了矢量推力喷管,在低速格斗时有独到优势。

相比之下,歼-10C无论尺寸、航程还是发动机推力都明显不及苏-35。但是歼-10C的优点在于现代航电和武器。苏-35虽经过升级,但其N035“雪豹-E”雷达仍是无源相控阵(PESA)雷达,技术上不如歼-10C的AESA先进,在多目标跟踪和抗干扰方面稍逊。

而且苏-35的机载电子设备大多为俄罗斯90年代末/2000年代初水平,座舱显示和数据链能力不如歼-10C这样服役于2010年代末的新机。有西方分析称,中国的歼-10C凭借更好的数据链和航电,在解放军内部模拟对抗中曾占据上风,甚至据传“碾压”了苏-35。

另外,在超视距空战中,苏-35现役的主要空空导弹是R-77-1,中距射程约110公里,尚未普遍装备更远程的新型导弹;而歼-10C使用PL-15,射程优势明显。这意味着歼-10C可能在远距离就对苏-35形成攻击威胁,而苏-35必须设法迫近才能反击。同样,苏-35虽机动性超群,但歼-10C的PL-10/头盔瞄准使得后者在格斗时也有“一击必杀”的可能。

因此,如果让两者空战,苏-35未必能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反而可能受制于歼-10C的信息化攻势和长程火力。

当然,苏-35的强项是耐久作战和载弹优势,如果是在高强度持续作战(比如长时间巡航或对地攻击)中,歼-10C在航程和载荷方面会显得吃紧,需要更多架次或加油支援才能完成苏-35单机的任务量。在防区外打击任务上,苏-35可挂载大型反舰或对地导弹,而歼-10C载重量有限。这些都使得两机在用途上有所区分。

从总体排名上看,苏-35作为重型战机,其空战性能原本强于典型轻型机,但由于年代和电子技术差异,歼-10C在信息化战力上反而后来居上。

因此,有评论认为歼-10C代表了“中国自主研制战机的长足进步”,在一些解放军内部演习中压倒了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5。这一结论虽未经官方证实,但可以反映出歼-10C在中国空军眼中的地位:它并不输给曾被寄予厚望的苏-35,甚至更受中国飞行员青睐,因为航电更先进、维护更便利。对于国外空军而言,歼-10C也提供了一个比苏-35更经济且技术更新的选择。

与JF-17 Block III的比较:

JF-17“枭龙”Block III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轻型战斗机的最新改进型,经常被拿来与歼-10C一起讨论,特别是在一些可能购买中国战机的国家(如孟加拉国)的选型中。

从档次上,JF-17是一款中轻型廉价战机,定位低于歼-10C。Block III版本给枭龙加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头盔瞄准和PL-15/PL-10导弹等,使其在航电和武器上部分接近歼-10C水平。

但平台先天限制依然明显:JF-17采用俄制RD-93发动机,推力约8.3吨,不及歼-10C的WS-10B(13吨级);最大起飞重量约12.7吨不到歼-10C的三分之二,挂点7个可挂载约3.5吨武器,载荷和航程均弱于歼-10C。

这意味着JF-17在执行空战或对地任务时,无论携弹量还是留空时间都有限,更适合作为防空截击或轻型攻击机使用,而难以承担高强度的制空夺控任务。

在性能方面,JF-17 Block III虽然也装备了AESA雷达(据传为KLJ-7A或意大利Grifo-E)和PL-15导弹,但由于雷达口径更小、航电冷却和供电能力受限,其雷达探测能力和连续波束工作能力应低于歼-10C的更大雷达。此外,枭龙的机体较小,改进潜力有限,未来升级空间不如歼-10C。两者最显著的差异还是在价格:

JF-17 Block III造价据报道约3000万~4000万美元一架,而歼-10C约6000万美元。

因此对于预算有限又希望升级战机的国家,JF-17提供了一个“物美价廉”的基础方案,而歼-10C则面向更高要求的用户。

以孟加拉国为例,就权衡过采购16架歼-10C还是购买一批JF-17的选项。如果从作战效能考虑,歼-10C无疑远胜枭龙,但如果从成本和国情考虑,JF-17也许更合适。

这反映在巴基斯坦空军的实际选择上:巴空军高低搭配,同时列装了大量JF-17(150架以上)用于日常防空和对地,另一方面又引进歼-10C约3个中队用于应对印度的高端威胁。

西方媒体形容JF-17是为那些需要廉价可靠平台的国家准备,而歼-10C适合寻求高端性能和先进技术的用户。

综合评价,歼-10C在全球战机排位中属于“次顶尖”行列,仅次于隐身五代机和少数顶级四代半重型机,明显优于像JF-17这类低端战机。正因如此,歼-10C成为许多国家考虑替代老旧机型(如米格-29、幻影等)的理想方案,在国际市场上与F-16V、阵风等同台竞争。

综合排名定位

如果要给当今非隐身战斗机一个粗略排名,歼-10C大概可跻身前五之列。考虑到F-35、F-22、J-20这类第五代隐身战机代表着当前空优的顶端,歼-10C无法与之比肩。但在第四代改进型(第四代半)谱系里,歼-10C的综合作战能力已十分接近欧美一线机型。

例如,它与“阵风”、台风在性能上各有千秋,总体处于同一层级;相较美制F/A-18E/F“超级大黄蜂”和F-15E/EX这些更大型的四代半,歼-10C在航程和载弹上略逊,但电子装备并不落后,空战性能仍可抗衡一二。可以说,歼-10C是目前全球单发非隐身战机中最强者之一,与美国F-16 Block70、瑞典JAS-39E“鹰狮”等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如弹药)领先。在中国空军内部,歼-10C担负着与更先进的歼-20、歼-16协同作战的任务,形成高低搭配的体系。

▍成本与出口:一架歼-10C到底值多少钱?

一款战斗机除了技术性能,造价和使用成本也是重要考量。歼-10C由于性能先进且定位中型,价格相对中等,具备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本节我们分析歼-10C的研制造价、单位采购价、全寿命使用成本,并探讨其在国际出口市场的情况,包括已知的巴基斯坦采购以及传闻中的伊朗、埃及等意向。

单价与使用成本

中国官方未公布歼-10C的具体单价,但可通过对比和外媒报道进行估测。

有伊朗媒体在2023年援引消息称:

“歼-10C单价约4000万美元,采购100架需40亿美元”。

这一数字大致与防务分析界的推算一致。考虑CPI和性能,歼-10C单机价格很可能在3500万~4000万美元范围内(不含备件弹药)。这个价格比美国F-16V Block70报价(约6500万美元)要低得多,也低于法国“阵风”出口价(印度采购阵风含武器约2亿美元/架)。可以说,歼-10C在国际市场上属于“高性能但价格适中的”选项。

造成这一价格较低的原因:

一是中国本土制造成本和人工费用较西方低;

二是中国可能以较薄利在推动战机出口以占领市场(不附带过多政治条件)。

此外,歼-10C已经有国内大批量产,规模效应摊薄了研发成本。当然,需要注意报价通常不含武器弹药和培训。若加上全套武器(导弹、吊舱)和后勤支持,歼-10C出口合同的每架总价可能在5000万~6000万美元左右。

全寿命使用成本方面,歼-10C采用单发设计,相比双发战机维护成本低一些。发动机太行设计寿命据称达3000小时左右,需要中修和大修,但不至于像早期俄制发动机500小时就换,可靠性上去了。电传和航电模块由于国产化率高,零部件供应也有保障。中国可为客户提供较便宜的备件。

综合估计,歼-10C每飞行小时成本在1万美元左右,低于F-16(约2万美元/小时)和阵风(更高)。

当然,这只是粗略推测。巴基斯坦方面消息称,歼-10CE的维护保障成本“在可接受范围,略高于JF-17”,而JF-17飞行小时成本约7000美元。据此推算歼-10CE也在1.0~1.2万美元/小时之间。要知道,F-35五代机小时成本超过3.5万美元,所以对很多预算有限国家来说,歼-10C显得经济实惠。

全寿命成本还有一个重要组成是升级改造。中国为歼-10C设计了开放式架构,可以通过更换LRU模块、升级软件来不断改进性能。例如将来可升级更先进雷达、新航电、新武器。这种升级相对西方飞机费用更低(因为中国升级不必支付高额知识产权费用)。因此长期使用下来,歼-10C的生命周期成本相对友好。

巴基斯坦的采购

巴基斯坦是歼-10C的首个海外用户,也是目前唯一确定的采购国。巴基斯坦在2021年底正式宣布购买歼-10CE(出口型名称)25架,并在2022年3月接收了首批6架。截至2024年,已交付20架左右,剩余预计2025年交付完成。另外还有11架的增购选项。巴基斯坦将歼-10CE部署在No.15中队,昵称为“龙”(Dragon),显然寓意中国的“猛龙”。

关于合同金额,官方未披露。有消息称25架歼-10CE合同总额约达16亿美元,包括武器弹药和培训支持。这折合每架约6400万美元。如果属实,说明歼-10C飞机本身+全套武器均摊成本约5000万/架,加上培训和初始备件等服务约1400万/架。考虑到巴中关系和优惠,实际单价可能比提供其他国的报价更低一些。

巴基斯坦引进歼-10C的原因是应对印度购买“阵风”战机带来的压力。他们原本主力是F-16A/B和JF-17,面对印度阵风+苏-30MKI组合稍显吃力。歼-10C到货后,立即弥补了BVR作战短板。据报道,巴军歼-10CE具备挂载PL-15E导弹(出口型),射程比印军“流星”还远。而且歼-10C电子战也表现突出,在某次对峙中成功干扰了印度阵风的雷达。

2025年一则未经完全证实的消息称,巴基斯坦空军用歼-10C击落了入侵的印度战机,包括3架阵风。如果属实,这将是歼-10C实战能力的重大背书。

目前,除了巴基斯坦已实质采购外,其他国家还在观望或谈判阶段。不过现在看来,由于克什米尔空战的爆发,歼-10C价格很可能涨价。

▍克什米尔实战案例分析及作战效能评估

2025年5月克什米尔冲突:歼-10C的实战首秀

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激烈空战,巴基斯坦空军首次将歼-10C投入实战。此次冲突的背景是印度单方面发起的“辛杜尔行动”,通过导弹打击巴境内目标并出动多型战机(包括阵风、苏-30MKI等)试探性进攻。

巴方迅速以歼-10C为核心力量实施反击,宣称击落6架印度战机,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和1架米格-29。尽管印度未承认战损,但网络流传的残骸图像(如阵风发动机部件和加油装置)和巴方战术细节披露(如PL-15E导弹超视距打击)引发国际关注,标志着歼-10C首次在实战中展现其作战效能。

关键战例分析:

1. PL-15E导弹的远程打击能力

巴基斯坦歼-10CE发射PL-15E(霹雳-15出口型)导弹,以约150公里射程在克什米尔阿赫努尔空域击落印度苏-30MKI。

这一战绩凸显了PL-15E对传统三代机(如苏-30)的绝对压制力。对比印度阵风搭载的流星导弹(射程约100公里),歼-10C的射程优势使其能在敌机雷达未接战前完成攻击,形成“先发制人”的战术优势。

2. KLJ-7A雷达的探测代差

歼-10C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60公里)与阵风的REB-2-AA雷达(约180公里)形成显著差距。

在4月29日的对峙中,巴军歼-10CP通过雷达静默接敌,待距离缩短至80公里后突然开启锁定,迫使印度阵风群仓皇撤退。

这种“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能力,直接打破了印军对南亚空中优势的长期垄断。

3. 体系化作战的支撑作用

巴军此次行动中,歼-10C与ZDK-03预警机、红旗-9防空系统形成协同。

例如,红旗-9伪装成民用卡车隐蔽部署,成功拦截阵风;ZDK-03预警机为歼-10C提供实时目标数据,缩短决策周期。这种“预警-制空-防空”三位一体的体系,使巴军在克什米尔上空构建了多层次防御网,有效压制了印军四代机的机动优势。

4. 心理震慑与战术调整

尽管战果真实性尚存争议,但歼-10C的实战部署已迫使印度空军改变战术。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军阵风部署线后撤200公里,避免进入巴方PL-15E射程内。同时,印度加速推进预警机采购和电子战升级计划,承认“巴军导弹射程远超预期”。这表明,歼-10C不仅在物理层面形成威胁,更在心理层面动摇了印军的信心。

歼-10C在未来局部战争中的效能推演

1. 对抗三代机:碾压性优势

在类似克什米尔的中低烈度冲突中,歼-10C凭借PL-15E和KLJ-7A雷达,可对苏-30、米格-29等三代机实现“超视距击落+近距格斗压制”的双重优势。其较小的机体重量(13.2吨 vs 苏-30的20吨)在高原稀薄空气中仍保持良好机动性,适合中印边境或台海等复杂地形区域的快速拦截任务。

2. 对抗四代机:局部性能占优

面对阵风、F-16V等四代机,歼-10C的射程和雷达优势仍具决定性意义。

例如,PL-15E的150公里射程可覆盖阵风发射流星导弹的窗口期,而KLJ-7A雷达的探测距离优势(比阵风多50公里)使其在BVR空战中占据先机。即便在视距内,歼-10C的鸭式布局和太行发动机推力(14.5吨)也能在9G过载下保持能量优势,弥补航电系统的代差。

3. 对抗五代机:体系化生存能力

在与F-35、歼-20等五代机的对抗中,歼-10C需依赖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地面雷达的引导。例如,在台海冲突中,歼-10C可作为“第二梯队”配合歼-20:

前者依托数据链在200公里外发射PL-15,为后者创造突防窗口;或在后方执行防空截击,利用较低成本实现高频次轮换巡航。其价值在于以“数量+可靠性”弥补隐身能力的不足,形成“蜂群式”压制。

4. 高烈度冲突中的角色定位

在类似印巴2025年冲突的高强度对抗中,歼-10C将承担以下任务:

区域防空骨干:在沿海或岛礁机场部署,与歼-16、歼-20构成梯次防御网。

远程打击平台:挂载PL-15E对敌方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实施“斩首式”打击。

电子战协同:配合电子侦察机(如运-8T)干扰敌方雷达,为己方战机创造突防条件。

歼-10C的作战效能定位

1. 中低烈度冲突中的“降维打击”工具

在类似克什米尔的局部冲突中,歼-10C凭借PL-15E和KLJ-7A雷达的组合,可对三代机实现“秒杀”,对四代机形成代差压制。其成本效益比(单价约5500万美元)远高于阵风(1.8亿美元),使其成为中小国家构建空中优势的首选。

2. 高烈度冲突中的“体系化配角”

在对抗五代机或美军四代机的高强度作战中,歼-10C需依赖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地导系统的协同,承担中后方防空截击任务。其价值在于以“低成本高频次”轮换,维持制空压力,而非单打独斗。

3. 战略威慑的象征性意义

2025年5月的冲突表明,歼-10C的实战部署已迫使印度重新评估其空中战略。即便战果存在争议,其“存在即威慑”的作用已足以改变南亚力量平衡。未来,随着PL-15E升级至PL-21(射程300公里+),歼-10C的远程打击能力将进一步放大这一效应。

最终评估:

对抗三代机:碾压性优势(胜率>80%)

对抗四代机:局部性能占优(胜率50%-70%)

对抗五代机:体系化生存(胜率30%-50%)

歼-10C的实战表现证明,其在局部战争中是“性价比最高的制空利器”,而在高强度冲突中则是“不可或缺的体系节点”。未来,随着中国空军“攻防兼备”战略的深化,歼-10C将继续在区域防空和远程打击领域扮演核心角色。

▍一架歼-10C隐藏的国家实力

歼-10C作为中国新一代主力战机,自然引起了国外军事媒体和专家的广泛关注。

歼-10C的大批列装,提升了中国周边的空军实力,对地区军力平衡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它加强了中国空军应对多方向威胁的能力,使中国在第一岛链和喜马拉雅等方向都保持强劲的空中力量存在。另一方面,歼-10C的出口打破了传统盟友体系的武器垄断。

例如,巴基斯坦用中国战机替代了部分美制战机,这也被解读为中国在争夺美国盟友的军售市场和影响力。

长远看,若更多国家装备歼-10C,将形成以中国装备为体系的军事圈,对西方的军事外交产生挑战。这也是一些西方战略界人士提醒本国政府要注意的——中国正通过出口先进军备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5月的巴印空中冲突报道。如果巴基斯坦歼-10C真在实战中击落了印度阵风,那将是第一次4.5代对4.5代的实战战果,而且由中国制造的战机取得。

这无疑会令国外对歼-10C刮目相看,对潜在买家是巨大的信心提升。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手国家寻求对应手段,比如印度可能要求法国加速提供更先进的流星导弹批次或寻求引进美国F-15EX等,以应对歼-10C威胁。

总的来说,海外对歼-10C的综合看法是:技术先进、性价比高、值得重视。它被视为中国航空工业成熟的标志产品,不容再用老眼光轻视。

歼-10C的出现意味着,制空权竞争的门槛正被更多国家跨越。

中国凭借歼-10C等装备,正从一个武器进口大国转变为出口强国,对世界军力格局和国际军贸都带来新的变量。

▍一架歼-10C隐藏的科技实力

歼-10C究竟是一把打开国际军售大门的金钥匙,还是仅为中国航空工业自我安慰的一场梦?

这不仅是对一款战机的疑问,更是对中国在世界军事舞台上地位的深刻思考。歼-10C作为中国空军的新宠,其技术实力不容小觑,但背后所承载的战略意图是否过于宏大?

一方面,歼-10C增强了中国的空中力量,使其在周边地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它也试图打破西方国家在军火市场的长期垄断。从第一岛链到喜马拉雅山脉,歼-10C像一位无畏的战士,捍卫着中国的领空安全。

2025年5月的巴印空中冲突报道:

如果巴基斯坦歼-10C真在实战中击落了印度阵风,那将是第一次4.5代对4.5代的实战战果,而且由中国制造的战机取得。

这无疑会令国外对歼-10C刮目相看,那将是中国制造的胜利,也是对全球潜在买家的巨大鼓舞。但这同样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印度可能会寻求更先进的导弹或引进F-15EX来对抗中国的影响。

再看看成飞股票价格一天涨17%,又一天涨20%,市场似乎对中国航空业充满了信心。但我们应该警醒,这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全和国际秩序的严肃较量。中国正从武器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强国,这对世界军力格局和国际军贸带来了新的变量。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是对和平的真正追求,还是对未来战争的准备?是技术的突破,还是资本的游戏?总之,歼-10C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关乎技术本身,更关乎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定位。

毕竟,天空足够大,容得下所有人共同飞翔。

本文转自“量子学派”,篇幅所限,有所删减,欢迎点击上方名片查看全文。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打赏不设上限,支持文化重建

订阅服务热线:

010-8559710713167577398(微信同)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8点至晚8点

网友看法

1、网友'行之:小女孩有点冷,默默的点了一个霹雳15,小女孩有了一点暖意,她看着霹雳15飞向了三哥,她把温暖也带给了三哥,小女孩笑了,她让三哥想起了慈祥的奶奶……

2、网友站起来就是英雄:苏35能装更多导弹,但J10只需要一颗PL15就能干掉它,而且苏35被炸了还找不到对方,因为J10它是AI制导,发出去连J10都不知道它的轨迹如何变幻。

3、网友了凡嘿嘿嘿:买到的先进飞机。巴基斯坦基本上全有。他们的飞行员在世界都是顶尖的,因为他们能飞各国的战机。

4、网友愉悦的苹果Zw:巴基斯坦是穆斯林中最能打的,可中国又有共同的敌人阿三,巴基斯坦有人我们有装备,找个共同的政治诉求,再加上巴控克什米尔是中国一带一路连接南亚的重要通道,

5、网友尖山以北:那是因为他们选择的余地不大。在价格,性价比以及后续维护,系统互联等方面,选择歼10c是明智的。

6、网友hao1002tian:没有其他选择,111516不卖,歼八太老,飞豹太大养不起,只有歼十合适

7、网友浑欲乘风问化工:说那么多,其实就是一个字穷。他但凡是像沙特那样富裕,看看中东那些国家的选择就知道了。

8、网友千篇一律:因为只有中国能卖给他出得起的价格,美国的不卖,欧洲的太贵。

9、网友过客传说:歼十身居珠海无人问,一朝打印天下知[击掌]

10、网友喜果W: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1、网友热情的荷叶O1:也铁有F-16,凭我们的巴铁关系可以私下找巴弟研究F-16吗?

12、网友无愧我心做自己:别的战斗机买不着呗

13、网友简约:主要看关系跟预算

14、网友邕城往事:除了中国,没得选了!

15、网友僧庐听雨hsZf: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买J10也是无奈之举。

16、网友凤舞九天:无奈的选择,没钱 好的的飞机买不到.最后没办法的选择我们

17、网友邓林就是我:歼10战机的优势是导弹腿长航电先进啊

18、网友欢快星星U:一,是缺钱 二,是其它国家不卖

19、网友快乐西柚Xw:当初想的肯定是便宜!

20、网友雾起天涯:航电,电子系统,取得了重大进展,厚积薄发。形成了体系。空战的短板补齐了,不容易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